一、学科概况: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本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计算机技术是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理论、各种应用技术以及工程方法,把计算机技术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并很好地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专业领域。硕士生应成为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计算机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运行和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促进了如通信、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制药、航天、地学、遥感、交通、医学、经济、金融、管理等诸多学科和行业的进步,在推动原始创新、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推动力量,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现代文明赖以生存的重要科学与技术领域之一。
计算机技术领域涉及的相关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设计、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多核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讯、网络安全、软件工程、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库、信息检索、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计算机游戏、自然语言理解、人工智能、互联网与物联网、机器人技术等。
5454a永利集团网址于2013年开始招生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本学科领域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原计算机应用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本学科领域形成了稳定且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网络与信息系统、图形图像处理、智能检测与自动控制等,也涉及到网络信息安全、传感网与物联网应用技术、智慧林业等多个工程技术领域。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并拥有“物联网”和“智能信息技术”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林业信息化研究中心、3D智能信息研究所、新一代通信网络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北斗创新联合研究中心、智能控制创新研究中心等科研实验平台。研究生就业行业主要有国内外知名IT企业、金融行业、各级政府事业单位等,就业率一直位于全校各专业前列。
二、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乐观进取,勇于创新;具有健全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全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及承担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
3. 能够从各类文献、网络等渠道得到的信息中分析、理解、提炼计算机技术领域所需知识的能力,了解本领域的热点和动态,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领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问题进行抽象、建模,具有系统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能力,规范化文档编制能力;能够解决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项目的规划、研究、设计与开发、组织与实施等实际问题,提出解决工程项目中关键技术问题的方法,并具有优化全局系统的能力;具有组织协调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用外语进行技术交流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
序号 |
研究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内容和特色 |
特色方向 |
自主设置 |
1 |
网络与信息系统 |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领域的前沿技术及其林业应用,涉及新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管理系统等。可为林业物联网应用、林业信息化、智能森林经营、林业信息安全及其他相关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
|
√ |
2 |
图形图像处理 |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领域的前沿技术及其林业应用,涉及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图像/视频处理、网络与信息安全、协同计算与并行计算、建模理论、虚拟现实、可视化与计算机仿真等。可为林业图形图像处理、林火蔓延仿真和灭火资源智能调度、林业自动化生产和安全监控、林业工程辅助设计及其它相关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
|
√ |
3 |
智能检测与自动控制 |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智能检测和自动控制领域的前沿技术及其林业应用,涉及智能传感器、数控理论、运动控制、电力电子、集散控制系统与现场总线、多智能体、工业系统仿真与故障诊断等。可为林产工业过程自动化、林产品品质检测及其它相关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
|
√ |
四、学制与学分
(1)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非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计算机技术领域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要求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1年。
(2)学分与毕业、学位授予要求
采取校内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校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硕士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教学采取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校外实践研究考核合格取得6学分。
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由校内相关领域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同时聘任校外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导师与研究生定期见面交流,研究生应定期(每月不少于一次)向导师汇报思想、学习、科研情况。导师可对论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组织专题进行讨论。
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必须已经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论文、发明专利),成果要求满足以下二个条件中的一条。
①毕业研究生必须在指定的期刊或会议上发表1篇论文,有正式录用通知并经导师签字担保的论文等同于发表。论文必须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且导师为通讯作者(或者导师为第一作者且研究生本人为第二作者),所发表的代表作论文必须与硕士学位论文相关。指定的期刊或会议仅包括: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CD来源期刊;SCI、EI检索期刊;CCF指定的A、B、C类会议。
②授权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或实用新型专利1项。要求研究生本人为第一发明人或著作权人,导师为第二发明人或著作权人;成果内容必须与本学科相关。
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①学术水平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关于授予硕士学位的规定;满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细则》中关于授予硕士学位的规定;
②政治表现合格,有良好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在学期间无违法违纪行为;③完成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及规定的培养环节,修满规定的学分,满足学校规定的提前毕业的条件;
③在读期间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且导师为通讯作者(或者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本人为第二作者)在SCI二区以上期刊上至少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SCI三区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者在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通信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电子学报、自动化学报发表学术论文1篇,有正式录用通知并经导师签字担保的论文等同于发表;或研究生本人为第一发明人(或者导师为第一发明人、研究生本人为第二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2项。
五、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开课学院 |
主讲教师姓名、职称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适用专业方向 |
公共课程 |
101000100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8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柏智勇 |
1 |
|
各方向 |
000000001 |
第一外国语(英语) |
3 |
48 |
|
|
外国语学院 |
刘梦春 |
1 |
|
各方向 |
|
000000007 |
文献检索与利用 |
1 |
16 |
|
|
图书馆 |
周理盛 |
1 |
|
各方向 |
|
000000008 |
高等工程数学 |
2 |
32 |
|
|
理学院 |
刘勉声 |
1 |
|
各方向 |
|
|
工程伦理 |
2 |
32 |
|
|
计信学院 |
张永忠 |
1 |
|
各方向 |
|
000000009 |
知识产权 |
1 |
16 |
|
|
政法学院 |
姜素红 |
1 |
|
各方向 |
|
000000003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杨泽章 |
1 |
|
各方向 |
|
专业学位课程 |
852110201 |
高级人工智能(案例) |
2 |
32 |
0 |
32 |
计信学院 |
车生兵 教授 陈爱斌 教授 |
1 |
考试 |
各方向 |
852110202 |
高级算法分析与设计 |
2 |
32 |
32 |
0 |
计信学院 |
潘丽丽副教授 邝祝芳副教授 |
1 |
考试 |
各方向 |
|
852110203 |
网络与信息安全 |
2 |
32 |
32 |
0 |
计信学院 |
黄华军 教 授 车生兵 教 授 |
2 |
考查 |
各方向 |
|
H0852081003 |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
2 |
32 |
32 |
0 |
计信学院 |
陈 睿副教授 于文涛 博 士 |
2 |
考试 |
各方向 |
|
选修课程 |
852110222 |
专业外语(计算机) |
1 |
16 |
16 |
0 |
计信学院 |
于文涛 博 士 谭 云 博 士 |
2 |
考试 |
各方向 |
810000110 |
物联网技术(英语) |
2 |
32 |
26 |
6 |
计信学院 |
张凌涛副教授 邝祝芳副教授 |
2 |
考查 |
各方向 |
|
852110206 |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导论 |
1 |
16 |
16 |
0 |
计信学院 |
刘拥民副教授 蒋 峰副教授 |
2 |
考查 |
各方向 |
|
H0852081004 |
高级计算机网络* |
2 |
32 |
32 |
0 |
计信学院 |
邝祝芳副教授 周慧斌 博 士 |
1 |
考查 |
各方向 |
|
852110207 |
机器学习 |
2 |
32 |
32 |
0 |
计信学院 |
秦姣华 教 授 易积政 博 士 |
2 |
考查 |
各方向 |
|
852110208 |
计算机图形与虚拟技术 |
2 |
32 |
32 |
0 |
计信学院 |
陈宇拓 教 授 辛动军副教授 |
2 |
考查 |
各方向 |
|
852110209 |
先进控制技术 |
1 |
16 |
16 |
0 |
计信学院 |
周国雄副教授 廖迎新 教 授 |
2 |
考查 |
方向3 |
|
852110210 |
智能检测技术 |
1 |
16 |
16 |
0 |
计信学院 |
朱俊杰副教授 周国雄副教授 |
2 |
考查 |
方向3 |
|
85211011 |
VC高级编程技术 |
1 |
16 |
16 |
0 |
计信学院 |
杨 帆 博 士 周慧斌 博 士 |
2 |
考查 |
各方向 |
|
85211012 |
Web网络编程技术(案例) |
1 |
16 |
0 |
16 |
计信学院 |
黄华军 教授 潘丽丽副教授 |
2 |
考查 |
各方向 |
|
85211013 |
模式识别技术 |
2 |
32 |
32 |
0 |
计信学院 |
辛动军 博 士 秦姣华 教 授 |
2 |
考查 |
各方向 |
|
H0852081001 |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案例) |
2 |
32 |
0 |
32 |
计信学院 |
车生兵 教 授 陈 睿副教授 |
2 |
考试 |
各方向 |
|
812030110 |
计算机视觉 |
2 |
32 |
32 |
0 |
计信学院 |
易积政 博 士 余绍军 教 授 |
2 |
考查 |
方向2 |
|
852110118 |
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 |
2 |
32 |
32 |
0 |
计信学院 |
陈宇拓 教 授 易积政 博 士 |
2 |
考查 |
方向2 |
|
852110215 |
嵌入式系统设计(案例) |
1 |
16 |
16 |
0 |
计信学院 |
王湘中 教 授 张永忠副教授 |
2 |
考查 |
各方向 |
|
852110116 |
计算机新技术讲座 |
1 |
16 |
16 |
0 |
计信学院 |
黄华军 教 授 邝祝芳副教授 秦姣华 教 授 陈睿副教授等 |
2 |
考查 |
各方向 |
|
852110117 |
生物信息学 |
1 |
16 |
16 |
0 |
计信学院 |
王楚正副教授 辛动军副教授 |
2 |
考试 |
各方向 |
|
812030118 |
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 |
2 |
32 |
32 |
0 |
计信学院 |
邝祝芳副教授 杨 帆 博 士 |
2 |
考查 |
各方向 |
|
H0852081004 |
无线通信原理与技术 |
2 |
32 |
26 |
6 |
计信学院 |
郑志安 博 士 谭 云 博 士 |
2 |
考试 |
各方向 |
|
812030107 |
大数据技术基础 |
2 |
32 |
32 |
0 |
计信学院 |
辛动军副教授 杨 帆 博 士 |
2 |
考查 |
各方向 |
|
|
人文素养讲座 |
1 |
8 |
8 |
0 |
政法学院 |
待定 |
1 |
考查 |
各方向 |
|
|
创新创业讲座 |
1 |
8 |
8 |
0 |
创新创业学院 |
待定 |
1 |
考查 |
各方向 |
|
补修 课程 |
B0000062 |
数据结构 |
|
|
|
|
计信学院 |
杨卫民副教授 |
|
|
同等 学历 |
B0000063 |
计算机网络 |
|
|
|
|
计信学院 |
邝祝芳副教授 |
|
|
同等 学历 |
六、实践环节
建立适合计算机技术领域专业特征的校外实践基地,研究生校外实践一般在第二学年进行,校外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12个月(1年)。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由校内相关领域硕士、博士生导师担任,同时聘任校外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实践学习计划,指导研究生开展实践研究,实践期满后研究生要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学院组织专家组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进行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6个学分)。学院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教学实践要求研究生协助导师从事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协助批改作业、辅助指导实验教学等。鼓励研究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调查,及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硕士生期间至少参加6 次以上学术报告或专题汇报(组织单位是学校有关部门、二级学院或学科),学院将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列入考勤,要求在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填写参加学术活动考勤卡。
七、学位论文开题
研究生开题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具体时间由导师、领域和学院商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必须先经导师审阅同意,方能申请开题。由各学科组织开题报告评议小组,采取答辩方式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进行审查评议。评议小组由教授或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教师组成,一般不得少于3人。
开题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案,预期达到的目标,已完成的研究工作与进度安排,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主要参考文献。开题报告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应不少于三分之一,本学科的基础和专业课教材不应作为参考文献。
八、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时间在第四学期,所有研究生必须通过中期考核,考核包括思想政治与专业学习,学术活动等方面的综合结论。具体要求参见学校有关规定。考核合格方能进入下一培养环节。
九、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选题须属于本学科领域,应服务于社会生产实际,能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题可以依据本人前期的实践研究工作提出,也可以结合导师课题进行。论文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创新性、工作量和应用价值,要在相关研究领域有所创新或新见解,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并进行实验(实践)佐证。
(2)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论文送审及修改、论文答辩及修改等)都应执行学校有关规定。
(3)从提交合格的开题报告日期起到论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分和各培养环节,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
(4)硕士学位论文一般3万字以上。
(5)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中的一种。
(a) 产品研发型论文
产品研发:指针对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及对国内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再研发,包括各种软、硬件产品的研发。
内容要求:①选题:针对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的新产品或关键部件研发、设备技术改造及对国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与再研发。②研发内容:对所研发的产品进行需求分析,确定性能或技术指标;阐述设计思路与技术原理,进行方案设计及论证、详细设计、分析计算或仿真等;对产品或其核心部分进行试制、性能测试等。研发工作有一定的先进性、新颖性及工作量。③研发方法:遵循产品研发完整的工作流程,采用科学、规范、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研发产品。④研发成果:产品符合行业规范要求,满足相应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性能先进、有一定实用价值。
(b) 工程设计型论文
工程设计:指综合运用工程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等问题开展的设计与实现。
内容要求:①选题:来源于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的实际需求,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设计项目,也可以是某一工程设计项目中的子项目的设计或关键问题的改进设计。设计有一定的先进性、新颖性及工作量。②设计方案:科学合理、数据准确,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同时符合技术经济、环保和法律要求;用正确的方式表述。③ 设计说明:指按照工程类设计规范必备的辅助性技术文件,包括工程项目概况、所遵循的规范标准、技术经济指标等。④设计报告: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设计对象进行分析论证。上述设计在条件具备时应加以实现。
(c) 应用研究型论文
应用研究:指直接来源于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研究成果能解决特定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内容要求:①选题:来源于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是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等的应用研究。命题具有实用性,主题要鲜明具体,避免大而泛,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或工程应用前景。②研究内容:针对研究问题查阅文献资料,掌握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对拟解决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仿真或试验研究。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及工作量。③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研究的命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定性或定量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实验方案合理,数据充分,分析过程严谨。④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或实际应用价值,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观点或新见解。
文献综述要求
(1)专业学位硕士生文献综述的字数一般不得少于4000字;
(2)文献综述引用的文献要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撰写规范》规定格式列出;
(3)专业学位硕士生文献综述引用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得少于40篇。
十、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依据本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导师及导师组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情况按时制定和提交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附: 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一、主要经典著作
序号 |
作者 |
著作名称 |
出版社 |
必读 (选读) |
方向 |
1 |
蔡自兴 |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必读 |
各方向 |
2 |
王晓东 |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选读 |
方向1 |
3 |
徐恪,徐明伟等 |
高级计算机网络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必读 |
方向2 |
4 |
张学工 |
模式识别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必读 |
方向1,2 |
5 |
DavidW.Mount著,钟扬等译 |
生物信息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选读 |
方向1,2 |
6 |
程佩青 |
数字信号处理教程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选读 |
各方向 |
7 |
刘远生 |
计算机网络安全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选读 |
方向1 |
8 |
William Stalling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选读 |
方向1 |
9 |
刘云浩 |
物联网导论 |
科学出版社 |
选读 |
各方向 |
10 |
毛志忠,常玉清 |
先进控制技术 |
科学出版社 |
选读 |
方向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够可加表)
二、主要学术期刊
(一)外文期刊
序号 |
期刊名称 |
出版社 |
必读 (选读) |
方向 |
1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Elsevier |
必读 |
各方向 |
2 |
IEEE Tra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
IEEE |
选读 |
方向2 |
3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
Springer |
选读 |
方向2 |
4 |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
IEEE |
选读 |
方向2 |
5 |
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
IEEE |
选读 |
方向1 |
6 |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
IEEE |
选读 |
方向2 |
7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
ACM |
选读 |
各方向 |
8 |
AAAI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AAAI |
选读 |
各方向 |
9 |
IEEE Visualization Conference |
IEEE |
选读 |
各方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够可加表)
(二)中文期刊
序号 |
期刊名称 |
出版社 |
必读 (选读) |
方向 |
1 |
计算机学报 |
计算机学报编辑部 |
必读 |
各方向 |
2 |
软件学报 |
软件学报编辑部 |
选读 |
各方向 |
3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编辑部 |
选读 |
各方向 |
4 |
自动化学报 |
自动化学报编辑部 |
选读 |
方向3 |
5 |
通信学报 |
通信学报编辑部 |
选读 |
方向1,3 |
6 |
电子学报 |
电子学报编辑部 |
选读 |
方向3 |
7 |
计算机工程 |
计算机工程编辑部 |
选读 |
方向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够可加表)